血管生成实验(HUVEC)经验分享
发布时间:2025-01-21
浏览次数:8697
作者:东极药物
一、实验原理:通过血管发生或血管发生形成新血管对于正常伤口愈合是关键的,内皮细胞保留了分裂和快速迁移的能力,可响应血管生成信号,基质胶可以很好的模拟机体环境,使得内皮细胞在体外可以进行成管实验二、所用···
一、实验原理:
通过血管发生或血管发生形成新血管对于正常伤口愈合是关键的,内皮细胞保留了分裂和快速迁移的能力,可响应血管生成信号,基质胶可以很好的模拟机体环境,使得内皮细胞在体外可以进行成管实验
二、所用实验材料:
细胞:HUVEC(人脐静脉内皮细胞)
基质胶:碧云天Matrix-Gel基质胶(标准型,不含酚红)
载玻片:ibidi血管生成载玻片(15孔)
三、个人实验相关:
1.选用HUVEC细胞(推荐3-5代),使其在24小时内达到80%左右融合。然后对其进行饥饿处理:将完全培养液换成含0.2% FBS的DMEM培养液,培养24小时。
2.解冻基质胶以及预冷耗材,从−20℃或−80℃冰箱中取出基质胶,置于冰上,放入4℃的冰箱过夜解冻,同时预冷10ul、200ul枪头各一盒
3.操作前,打一盒冰,使用预冷的移液管或枪头混合基质胶至均匀状态,将完全解冻的基质胶放至在冰上,翻转几次以混合内容物,用DMEM1:1稀释,后每孔加入10ul(建议冰上操作)
4.将孔板转移到培养箱中孵育30min-1h,使基底膜形成凝胶。
5.孵育过程中,配制相应药液,对T25瓶中达到80%融合的细胞进行消化,离心,计数。
7.用对应药液重悬细胞,使浓度为20w个每毫升
8.孔板中每孔加入含待测样本的50μL细胞悬液(含1w个细胞,载玻片说明书推荐密度)
9.将孔板置于37℃,5%CO2,90%湿度条件的培养箱培养,并在0,2,4,6,8h时间点拍照观察(具体成管时间可以设置一个预实验摸一下看看),一般3-12小时可见血管网络形成,成管时间与细胞状态密切相关。
四、图片处理:
用Image J的Angiogenesis Analyzer插件分析即可
五、小tips:
1.加基质胶的时候一定要慢,可以垂直或稍倾斜加,而且尽量不要把枪头里的基质胶全打完,不然容易产生气泡
2.拍摄出来的图片不要有暗角,尽量拍亮点,方便后续image J的图片分析
3.用同款载玻片上机拍照时,可能会遇到孔底有划痕的情况,之前问了厂家,说底部有个膜可以撕,但是说明书上没写,很难撕,如果撕的话建议种板前撕下来,然后放培养箱时可以将这个载玻片放置在大培养皿里
文章出自:实验外包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:http://www.dj-cro.com/